近期,宝盈娱乐app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王辉教授撰写的《用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文刊发在哲学社会科学最权威的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10日第5版上,引起广泛讨论,现全文刊登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中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先贤哲人的经典学说对推动中国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古“丝绸之路”既是中西方文明交流之路,也是中国文明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重要通道。当今“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丝绸之路”的延续和发展,在新时代架起中外合作共赢的金桥,是一次重新出发的经贸联通之旅,也是一次复兴的文明交流之旅。“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展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宏大愿景,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经提出便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必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和文明互鉴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立时代之潮头,今天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关注国内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还需要将目光投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之中。“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国情社情不一、发展程度不同,人文形态各异,我们对相当多的国家缺乏必要了解。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以开阔的国际视野,深入研究“一带一路”上的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民族、语言等,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注入新活力、拓展新空间。重视语言和文化在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独特价值,调查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语言政策和民族文化特性,促进语言相通、文化融通。积极挖掘中外哲学社会科学的共通性和相近相似的价值理念,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提供理论依据和思想先导,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学术支持和政策研究。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的交流借鉴。立足中国,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双向、平等的交流借鉴。各国哲学社会科学产生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环境不同,对国外的优秀成果既要吸收借鉴,为我所用,又不能不加分析鉴别,盲目全盘接受。坚持中国立场,世界视野,既要避免自说自话,陷入自我封闭的怪圈,又不能人云亦云,缺乏学术定力,失去正确的学术导向。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和理论的魅力也会影响沿线国家,引起沿线民众的关注和兴趣。但应注意,要平等交流,润物无声,切不可盛气凌人,强加于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无论大小,其哲学社会科学无论发展到何种程度,我们都应坚持互相尊重、平等交流、自愿接受的原则。哲学社会科学的交流会潜移默化促进中国和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接地气、增信任、聚民心、扎根基,化解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冲突和水土不服问题。
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在“一带一路”传播中国学术声音。当前,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体系尚未完整建构,学术话语权较小,学术成果传播不广,国际影响力较弱,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失语状态。要增强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加强“一带一路”上中国话语体系建设。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承和创新,既要弘扬中国优秀学术传统和严谨治学精神,又要面向“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时代背景,勇于拓展新领域、探索新理论。要做好中国话语体系和国际话语体系的有效衔接,恰当阐释中国特色概念、范畴及哲学社会科学术语体系,用国外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在“一带一路”上传播中国话语和优秀学术成果。要通过增强媒体话语传播和议题设置能力、海外中国学研究、孔子学院建设、新型智库建设、民间外交等方式,扩大中国话语传播,让“一带一路”上广大民众有渠道了解“学术中国”,“人文中国”、“开放中国”和“包容中国”,增加对中国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加深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认知。
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资源建设,构建“一带一路”学术共享平台。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数据库资源建设已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中之重。拥有学科数据库平台,就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建设和资源整合,建立学术研究和学术传播的大数据平台,采用基于数据库的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发挥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协同“一带一路”国家科研机构,形成“一带一路”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共同体,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网络资源,打造网上数据分享平台。提升中国的学术资源供给、传播、分享与应用的能力,促进“一带一路”学术资源互通互享,互学互鉴。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1月10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