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娱乐app新闻中心讯 新闻传播学院】近日,新浪图片“摄氏2014”年度摄影师评选在京揭晓,来自宝盈娱乐app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专业的大四学生马鑫凭借反映摘枸杞者生活的《她们的幸运果》获得年度潜力摄影师。有人说,这名大四学生是极其幸运的,然而这份幸运的背后,却是马鑫对乡土和摄影的热爱。为此,中国摄影报记者对马鑫进行了深度采访。
中国摄影报:你是宁夏人,少时有多次摘枸杞的经历,这是否是你拍摄这组照片的一个原因?
马鑫:是的,接触报道摄影以后,一直有拍摄这个题材的想法,更多的是纠结怎样去拍。枸杞是雇工和雇主共同的“幸运果”,承载着他们这一年岁末生活的寄托。但是,由于信息闭塞、招工环境不佳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枸杞种植地的用工荒问题十分严峻。我希望通过
这组报道,能够打通雇主与雇工之间的信息屏障,让雇工有构祀可摘,雇主有工可雇,双方各取所需,互利共赢。
中国摄影报:在这组照片的编辑方面,你是如何进行的?
马鑫:我们学校图书馆宝盈娱乐app报道摄影方面的书籍特别少,平时主要通过网络汲取营养,如柴继军、陈小波、孙京涛、李楠等老师宝盈娱乐app图片编辑的文章我都阅读过。摄影课上老师推荐过必读书目,其中有一本曾磺、任悦两位老师合著的《图片编辑手册》,上面有专门的章节介绍专题报道的编辑。还有美国图片编辑里奇·舒勒蒙编辑图片版的12个步骤。柴继军老师曾提到的,在图片选择上,主要看照片之间的逻辑关系,内容上要完整连贯但不重复,每张图片所展示的情节和细节都为主题服务。图片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复杂的,有并列、递进、对比等多种关系。而图片在影像构成上,应有不同视感、不同视点、不同视角、不同影调。
在这组照片中,因为所拍题材的事件性比较强,所以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编辑的。
中国摄影报:在终评现场,评委评价你是年度潜力摄影师奖五位入围者中“唯一还在采用传统报道摄影方式”的摄影师。你对报道摄影的传统拍摄方式是如何认识的?
马鑫:我这组照片的拍摄方式较为传统。传统报道摄影,不容许摄影师“摆拍”制造新闻现场,这是有违新闻伦理的。但是在摄影表现形式日益多样的今天,报道摄影已经摆脱了以往单一的传统叙事风格,如肖像类专题报道的出现,摄影师在充分尊重拍摄对象的前提下,可以摆拍,从而拍到摄影师想要的画面效果。这类报道的成功,是基于客观事实的主观表达,要求摄影师必须做忠于内心的记录。
中国摄影报:这次入选的其他摄影师中,你最喜欢谁的作品?
马鑫:我最喜欢的还是新京报陈杰的《候鸟守护者》和浙江日报储水志的《驯猴》。其实,人选的摄影师们的作品都值得我学习,尤其是观念类的作品,开拓了我的视野。相比摄影作品艺术化的自我表达,我更喜欢报道纪实类的作品,因为它更贴近现实生活,有明确的诉求。
中国摄影报:大学新闻专业背景对你找选题和拍摄有何影响?
马鑫: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注重培养新闻敏感,以及提高采访与写作能力。新闻摄影只有一学期的课程,但我们有专门的专题摄影兴趣小组,可以长期参与,老师会不定期将一些路过宁夏的名家邀请到学校开展作品交流讲座。
我认为,摄影师在题材选择上,应该量力而行,选择自己熟悉、感兴趣的题材去拍。目前,我的角色是学生,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只能就近关注我的生活区域,如家乡、校园等题材。
中国摄影报:你如何理解报道摄影师的定位?报道摄影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马鑫:摄影从来都是一种工具,报道摄影师用它来观照现实生活及其背后的人性,把对时事热点、社会民生的深度关注,通过经典的叙事影像表达出来,从而推动社会进步。报道
摄影师首先应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其次是勤奋,肯吃苦,有毅力,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中国摄影报:在这组照片拍摄中,你还与被摄者一起摘枸杞。你认为报道摄影师以“参与者”还是“旁观者”的身份切入更合适?
马鑫:我觉得以什么身份切人,要根据选题区分对待。有些题材,摄影师只能是旁观者,比如拍摄一些特殊群体。还有一些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摄影师没办法融人被摄者的生活,
只能用心去感受,忠于内心去记录。然而,一些日常生活类的报道,摄影师若能参与其中,便会获得更加真切的内心感受,完成的作品才会接地气。(本报记者张军采写)
(责任编辑:武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