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学技术的加速迭代、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都对传统人才培养的思维、理念和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高等教育中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的系统型改革与内涵式升级已迫在眉睫,这是历史使命,也是责任担当。
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挑战
数字化思维催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升级。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使得技术驱动型的创新创业需求日益迫切,具备全新视野和能力素质的数字化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技能,需要具备跨领域知识体系、多元化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复合型的数字化素养。这种变革亟需高等院校全面树立以环境和需求变化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育人理念,真正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素养和创造能力”的新型时代创客。
数字化技术驱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对创新创业类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院校需要全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及模式,将数字化技术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开发新型教学模式,系统提高教学质量,以尽快适应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教学形式变革。
数字化需求牵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数字化时代催生了跨学科知识、跨领域技能、跨界合作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既要关注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真实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具备数字化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还要注重跨学科融合,持续强化学生的跨领域知识储备和协同创新能力,注重人才培养更加精准、个性化和务实高效。
“课训赛创产”深度融合
课程内容创新。课程设置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构建数字化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需要将网络虚拟思维与企业实战思维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全面推进“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赛创融合、文创融合”的教学内容建设,系统提升创新创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复合能力。以“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新型交叉课程体系设计,全面培养学生在数字化时代具有相对竞争力的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线上线下的复合型双创教育资源,探索使用多维融合的教学方式,彰显数字化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独特魅力。
训练形式创新。实训体系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建立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创新创业实训体系,重在帮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提高实战能力和技能。建立“实践基地、实践项目、学科竞赛”三联动实践体系,搭建“校内、校际、校企、校地”四联动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充足且高度仿真的实习实践机会,使其在实际操练中尽可能掌握数字化技术、培养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化技能,积极探索并实施“名师引领、资源共享、校企协同、团队合作、相互赋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训模式,努力构建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和资源协同匹配机制。
赛事模式创新。赛创融合是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的有效途径。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创新创业大赛实战中,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创、以创促赛的良性循环,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赛创融合赋能体系要求学校、企业、政府多方参与,搭建竞赛平台,为学生提供赛前培训、赛中指导和赛后孵化等全方位支持。“以赛促创、以赛促学”,在赛创融合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素养,全面深化创新创业育人改革。
创业帮扶创新。创业帮扶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校内校外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有效互动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的重要载体。要着力建设“政策引领、文化指引、项目支撑、实践训练”的全要素创业培育资源体系,切实帮助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将竞赛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真正建立能够协助提供旨在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需求分析、能力提升、融资支持、资源支撑、风险评估”的综合服务体系,真正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助力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产教融合创新。产教融合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实训项目,通过定制化教学内容和个性化培养路径,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无缝对接。对内积极整合学科、人才、技术资源,构建立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对外加强与政府部门、科创企业的合作力度,内外联动,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广度和深度,从而有效促进学校与企业、政府等协同合作,开拓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协同赋能局面。用有组织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平台赋能,解决纸上谈兵问题,做有价值的创新创业教育。(来源:宁夏日报 作者:冯 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