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娱乐app

图片

媒体观察

新消息报:杨振宁做客宁大谈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发表时间:2011-06-23 00:00:00

新消息报讯(记者 张涛)“兴趣——准备——结果。”“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是杨振宁先生总结出的成功经验。昨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宝盈娱乐app以《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为题,为该校500余名师生作了专场报告。在一个多小时的专题报告中,杨振宁先生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告诉大学生们,如何踏上成功之路。

杨振宁先生1945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求学,1961年对超导发生兴趣。他认为,1949年到1966年是他一生最有研究成果的17年,在其学术生涯中,对称理论是主要的研究领域,占其研究工作

的三分之二。杨振宁先生虽已90岁高龄,但在一个多小时内,他思路清晰、口齿清楚,时不时冒出几句幽默的话语,引来全场的阵阵欢笑和掌声。大师敏锐的思维、深奥的理论,让听众时而有所获,时而有所思。大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全场座无虚席,连过道也站满学生。

在专题会结束前,宝盈娱乐app校长何建国教授向杨振宁先生颁发名誉教授聘书。宝盈娱乐app党委书记齐岳说,杨振宁先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人格魅力,对宁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这次大师来宁大,对学校今后发展有重要意义,使学校知道以后该怎么培养学生。

分享成功经验

兴趣——准备——结果

杨振宁先生说,他对物理发生兴趣是从《神秘的宇宙》这本书开始,从这本书通俗的语言中,他对物理有了最基本的认识,并对物理产生了兴趣。但直到1938年参加高考前,他都没有学过物理,因高考要考这门课,便借了一本物理书,关在家中学了一个月,通过了考试。他说,这一个月学习物理,有很深的印象,因为就是这一个月中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包括他后来在读《现代物理理论》《近代代数理论》这些书时,都是基于对物理的兴趣,才逐渐对物理领域加深认识,一次次进入学术的新境界。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期间,他经常和同学研讨物理问题到半夜,对于发现的疑问,绝不放弃,直到完全得出答案。“我想要告诉大学生朋友的就是,做研究,就是要在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长期的准备,然后才能获得结果。”

杨振宁说,自己在芝加哥大学上了两年半的研究生,这

期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做实验总是弄坏仪器,导师给的研究题目又不符合他的胃口,因此,他要自己找研究题目。先后找了4个研究题目,前3个每个研究了一两个月,都碰到一些困难,便搁置起来,有的题目在研究过程中看似有道理,但越算越复杂,也只好放弃。只有第四个成功了。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前面3个原来没有研究成功的题目,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积淀或者调整研究方向,后来都开花结果了。“对年轻同学,做一个题目,最好先有兴趣——准备——结果。准备期间,当时没有成功,但经过后来的经验积累,就有结果了”。对于自己曾经一度因研究失败而产生的迷茫,杨振宁后来也总结道:“有好的想法,不轻易放弃,放置一段时间后,也许有新的好的想法”。

直觉与书本知识的冲突

在学习物理中,杨振宁对自己成功经历的第一个总结是:“直觉与书本知识的冲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必须抓住

这个机会”。他记得在高中物理上,讨论一个圆圈的旋转问题,教科书上说向前冲,力量是向心力,杨振宁对此产生疑问。研究了一段时间,他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件事情,对他有很深的影响,后来多次有这种感受,“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直觉,但有许多是不完全正确的,需要精炼一下。你的一生如果发现这种现象,就是书上讲的,和你的直觉了解不一样,这是最重要的学习时机,不能放弃,不能盲目,要抓住这种机会,这点弄清楚以后,就走到另外一片天地”。

要注重新现象新方法

1945年,杨振宁先生到美国的芝加哥大学,做费米教授的研究生。在芝加哥大学,他发现,外国对物理的研究方

法与他在国内学习的有区别:在国内学的是推演法,就是从理论到现象。而在外国,注意的是从现象开始,即从一个不了解的现象开始,来研究他的理论是什么,是否和以前的理论相符合,如果不符合,那更好,说不定有新的发现。杨振宁认为,这也许是国内的研究生教育和西方的研究生教育不同的地方。

杨振宁先生说,对知识的掌握并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具体的认知,要学会运用“渗透法”。可能我们去听一个很深奥的讲座,第一次听不懂,但听了总会了解一点;第二次再听,就多懂一些了,这种学习方法很重要,在做研究的时候可以采用渗透式的训练,多注重新现象,新方法,少注重书本上的知识。(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