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娱乐app

图片

媒体观察

银川晚报:相信自己 大胆追寻

发表时间:2011-06-23 00:00:00

银川晚报6月23日讯 (记者马新天 汪学香)6月22日上午,宝盈娱乐app国际交流中心会议中心。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物理学界泰斗杨振宁先生,为部分宝盈娱乐app师生作了《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为主题的演讲,整整两个小时的演讲中,杨振宁教授没有休息,口误极少,甚至连水都没喝一口,这与人们脑海里对一位89岁老人的传统定义相去甚远。随着大屏幕上幻灯片的流转,杨振宁先生将自己人生最精华的那些年,为师生们娓娓道来。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这位国际物理学泰斗治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直觉与书本冲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为杨振宁打开物理学启蒙之路的,是一本叫《神秘的宇宙》的小书。

初中时,杨振宁在学校的小图书馆里找到一本《神秘的宇宙》,对书中讲述的1905年的狭义相对论、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以及1925年前后的量子力学这二十世纪前三十年的三大物理学理论的兴趣,就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研究物理的视野门窗。

“这是物理学观念上的大革命。”杨振宁说。

1938年夏天,杨振宁高二,因战争和家人辗转到昆明的他,准备报考西南联大,因之前的课程没有物理,为了考试,于是借了一本物理书籍在家里学习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使他对物理学彻底发生了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一直不明白为何圆在旋转之时,书中写着圆旋转力量会向着圆心?“我的直觉说那是不对的!于是我仔细思考,最终在直觉和书本的冲突中,搞懂了向量的重要性。”杨振宁说,“这个经验告诉我,当你觉得教科书上写的和你的直觉不一样,有冲突的时候,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学习时刻,也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绩。”

多注重新现象、新方法

1945年,杨振宁途经印度,前往美国的芝加哥大学留学。

在美国的学习过程中,杨振宁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中美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的教学方法存在着根本的不同。

“我在芝加哥大学学到的物理和在西南联大学到的物理,方法上不同。”杨振宁说,在国内学的是推演法,就是先学习热力学的三大定律,然后根据定律去推演可能的结果,而当时他的老师费米和泰勒,则要求学生从实验中去发现有趣的现象,经过归纳,然后去跟以前的定律比较,如果不一样,就会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学术的空气真的不一样。”

杨振宁认为,芝加哥大学之所以拥有全世界最出色的物理系,和这种学术空气及研究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杨振宁用这个故事告诉广大学子:多注重新现象、新方法,少注重书本上的知识,你也许能更快地达到你的研究目的。

大胆寻找研究方向

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期间,杨振宁师从著名的泰勒。

在泰勒给了他的好几个题目,但经实验检验后,终无结果,最终,杨振宁和泰勒都认为研究方向不对,所以放弃,转而自己找了四个题目。所找的前三个题目,虽然看起来很有前景,但每个题目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发现计算过程极其艰难,从而导致最终放弃。用杨振宁的话说,正确的题目,应该是越计算越简单,而越计算越复杂的题目研究方向应该存在问题。

但第四个题目“原子核反应中之角分布”,因和对称和自然现象有密切的关系,1948年,杨振宁就这个题目写了一篇文章,而他那篇小论文在经过丰富后,讲述了享誉全球的“临界指数”,成为了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关键的是,后来在这方面的延伸研究使他成为了首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用这个故事告诉宁大的学子:在自己的学习、研究方向出现问题后,不妨大胆自己寻找方向,也许会有大的成果。

兴趣——准备——结果

所有在科学领域有大成就的人,均与其最初对研究方向的兴趣息息相关。

1949年~1966年,杨振宁离开芝加哥大学,来到了被称为象牙之塔的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工作。这17年,用杨振宁的话说,是他一生最重要的17年,也是他最出成果的17年,在这里,他完成了yang-mills理论,和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话题又得回到杨振宁最初在芝加哥大学处于自己的兴趣而提出的四个题目。在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期间,由于有了在芝加哥大学的几个月的准备,他看到了一篇文章,立即意识到文章所讲述的方法,可以解决自己当初的第一个题目——IsingMondel,“依自己的兴趣而提出的第一个题目,终于开花结果了。”杨振宁说。

1953年~1954年,杨振宁到另一所大学的实验室访问,和他同一个办公室的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人,就是后来著名的物理学家罗伯特·米尔斯,两人由于共同宝盈娱乐app规范场的研究兴趣,共同修改了一个公式,后经过实验成功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后来被称为yang-mills理论。

这个理论,不仅是杨振宁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后五十年,世界基础物理学界最重要的一篇文章。

杨振宁告诉广大学子:依自己的兴趣提出题目,经过有效准备,最终有可能会成为优秀的研究成果。

有好想法不要轻易放弃

1956年夏,也许是杨振宁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为了解开当时困扰世界物理学界的一个谜,他和同在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李政道一起,决定研究检验宇称不守恒的根据,在做了两三个星期的计算后发现,在过去的所有β衰变实验中,并没有任何宇称绝对守恒的根据。杨振宁和李政道从而提出了几种新的实验方法,来测试β衰变和其他类似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并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

后来,这种理论经过吴健雄实验室的验证,次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这个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说,虽然当时困扰世界物理学界的谜及以后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不是自己在芝加哥大学提出的四个题目中的任何一个,但与第四个题目有很多关系。

杨振宁回忆道,虽然1947年在芝加哥大学的时候,因自己提出的四个题目没有大的进展,有种失落的感觉,但这四个题目后来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只是当时自己没有意识到。

杨振宁告诉广大学子:在有了好的想法后,不要轻易放弃,经过科学的发展,很多当时看起来没有解决办法的题目,都会有解决的办法。

(原载银川晚报2011年6月2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