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盈娱乐app

图片

媒体观察

香港文汇网:52年風雨歷程----寧夏大學跨越式發展 構築區域人才培養高地

发表时间:2010-07-26 00:00:00

地處西北 鑄就自強不息的寧大精神

走在寧大校園,誰也不曾想到,今日美麗靜謐的寧夏大學前身居然只是幾間簡陋住房,是第一批支援寧夏的知青們用自己的雙手搭建出來學校。1958年,一個火紅的年代,在寧大老教授劉世俊、郭雪六等第一批寧夏大學開拓者的帶領下,幾十個剛走出校門的學子滿懷激情與信念開始在這塊地處中國大西北的回鄉土地上塗鴉,在昔日中山公園的東北角一塊空地上,他們和基建工人一起脫土坯、拉磚頭,僅一個月的時間,自己便動手蓋起來20多間住宿房。雖然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燈紅酒綠,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熱情從此改寫了寧夏沒有高校的歷史,這就是現在寧夏大學的前身——寧夏師範學院。兩年後,寧夏師範學院遷至今天的寧夏大學本部,一直延續至今。從此,一代又一代的領導、教授、老師等建設者將青春的汗水和創業的激情灑向這片熱土。

歷史不會忘記,寧夏大學的開拓者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他們有高等教育領域長期奮鬥的專家、學者,有剛走出校門的莘莘學子。建校52年來,無論環境多麼惡劣,條件多麼艱苦,他們始終保持一種奮發向上的堅定信念,一步一步把寧大建設成了西部地區具有一定影響的特色鮮明的教學型綜合大學,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向上的品格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和認可,帶領著寧大人走向全區、走向全國、走向世界。50多年的負重拼搏成就了今天寧夏大學自強不息、一脈相承的寧大精神,也成為寧大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寧夏大學一角——拐角樓

靜謐的校園

戰略轉型 實現歷史性跨越發展

寧夏大學研究生院

半個世紀以來,寧夏大學歷任辦學者都積極踐行傳播知識、創新思想、陶冶情操、服務社會的高等教育使命,使寧夏優秀的辦學傳統和大學精神薪火相傳。他們用智慧、創造和奉獻鑄就了寧夏大學今天的輝煌。經過原寧夏大學、寧夏工學院、寧夏教育學院、銀川師範高專、寧夏農學院兩輪整合重組,寧大04年成為寧夏自治區與教育部共建高校,08年進入“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初步完成了“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並重,教學、科學研究機科技創新並重”的戰略轉型,成就了今天具有區域標誌性的綜合性重點大學,成為寧夏及周邊地區重要的人才聚集和培養基地,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教育振興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作為寧夏唯一一所進入“211工程”高校,寧夏大學根據自治區發展戰略要求,調整辦學思路,主動服務社會,成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中心,在寧夏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秉“以發展促融合,融合求發展”理念,寧大主動策劃和承擔重大涉農科技專案:“黃河河套地區鹽鹼地改良及脫硫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等專案為擴大自治區耕地面積,提高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做出重要貢獻;“西北乾旱地區壓砂瓜持續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等專案為自治區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建設創新型寧夏、增加農民收入提供關鍵技術支撐;“葡萄與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聯合自治區多家葡萄釀酒企業,在賀蘭山等地共建葡萄園示範科技基地,開展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研究工作,推廣葡萄種植新技術和釀酒新工藝。在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方面,利用“草業科學”、“水利水電工程”兩個博士點和20個涉農碩士點,寧大向自治區輸送大量博士、碩士等高學歷人才和本科生人才,廣泛服務於農業生產第一線。

立足寧夏 全面展開對外交流與合作

寧夏大學主樓

為充分發揮寧夏大學的科研優勢,全面提升學校服務企業發展、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寧夏大學進一步創新校企合作模式,深挖與地區特色優勢產業密切結合的科技創新平臺、重點學科、學位點、博士後流動站及院士工作站等資源優勢,突出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特色,依託合作基金,開展高水準的科技創新合作。06年,寧夏大學與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設立了“高校+重點企業科技合作基金”,並成立了“合作基金委員會”。07年,基金管理委員會組織專家組對首批9個題目進行充分論證,最終確定了“鑄態鈹鋁合金的強化技術及應用基礎研究”、“Nb-Ti-Al合金成份設計、冶煉與微觀組織分析”、“漿料用樹脂合成及改性研究”和“仲鎢酸銨製備的工藝研究及下游產品研製”4個專案的合作研究。目前,4個專案已順利通過驗收,其研究成果也已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明顯的經濟效益。其中:由寧夏大學龔波林教授主持的“漿料用樹脂合成及改性研究”專案,通過對比7種原料對氯醋樹脂的改性實驗,篩選出導電性強、彎折度高的原料,初步解決了企業生產技術難題;由寧夏大學楊天林教授主持的“仲鎢酸銨製備的工藝研究及下游產品研製”專案,提出的黑鎢礦製備仲鎢酸銨的工藝路線和操作過程已被東方集團公司採用,部分技術被作為儲備,為下一步研究和產業化實施打下了基礎。

為了更好地提高辦學水準,寧夏大學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想結合的原則,先後與美、韓、英、日等14個國家20餘所高校及相關組織開展了廣泛的合作交流。今年3月,寧夏大學與阿聯酋迪拜大學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聯合申辦阿聯酋第一所孔子學院,擴大了寧夏大學對外交流,進一步拓展了寧夏與阿拉伯國家的合作,推動了中阿經貿論壇的順利進行,促進了中阿國家之間民族團結。

寧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今日寧大 努力實現與社會同步接軌

今天的寧夏大學新面貌

今天的寧夏大學,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資訊、人才、智力優勢,更好地發揮了“智囊團”、“思想庫”和“科技庫”的作用。在小麥、水稻的育種和改良中,湧現出了黃敬芳、裘志新、鬍子誠等著名專家,其中,許興教授主持的“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重點專案“黃河河套鹽鹼地改良暨脫硫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研究與示範”,以工業廢棄物為原料,為解決黃河灌區鹽鹼地改良問題提供了有重大實用價值的技術方案;田軍倉教授創造性地提出了乾旱寒冷地區節水灌溉的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應用這一理論及體系所發明的科技成果已大面積推廣應用,節水11億方,增收節支總額4億多元;王玉炯教授主持完成的“ST基因工程苗的研究及K99-F41基因工程亞單位苗的應用示範”專案,在國內首次成功構建了既有免疫原性,又無腸毒素活性的ST1基因工程株,為進一步研製預防大腸桿菌性腹瀉的多價基因工程苗和口服基因工程苗奠定了基礎;李愛華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科技攻關專案“新型牛羊全日糧複合秸稈成型飼料開發與示範”,為解決寧夏畜牧業發展中的飼料緊缺問題提供了有巨大推廣前景的實用技術。他們的研究成果不僅創造了幾十億的產值,而且帶動了寧夏農業發展產業鏈的形成。

近年來,中國與阿拉伯國家的交往日益頻繁,寧夏是中國最大的回族聚集區,在與阿拉伯國家的交往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寧夏被確定為中阿經貿論壇的永久舉辦地,寧夏大學是寧夏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肩負著為中阿經貿論壇輸送阿語人才的重大責任。為了更好服務於即將於9月份舉辦的“中阿經貿論壇”和“寧洽會”,切實培養一批合格的阿語專業人才,寧夏大學外國語學院今年3月開始舉辦“阿語高級翻譯強化班”,經過培訓學習,優秀學員將以高級翻譯和志願者的身份參加“寧洽會”和“中阿論壇”等大型活動,為中阿國家交流提供翻譯、嚮導、旅遊、禮儀等服務。